12月24日,黄浦区曹光彪小学举行了主题为“‘双新’视角下,学与用的整合与探究”的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全区二、五年级的数学教师以及单方数学学科工作坊的成员齐聚七楼多功能厅,共同聚焦如何在“双新”背景下优化数学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本次活动由黄浦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章颖莹老师主持。
活动伊始,曹光彪小学的洪雀灵老师带来了五年级《平均数的复习》。洪老师以学生思维导图展示为开端,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其后洪老师巧妙借助“三个助手”平台和点阵笔,将数智技术赋能教学。学生使用点阵笔答题,其结果通过“三个助手”平台实时呈现,使教师能够即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精准调整教学策略,实现高效互动。在问题探究环节,洪老师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如比较不同组数据的优劣,学生们积极运用所学,交流不同算法,在思维碰撞中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围绕数据热烈讨论,通过“总和÷个数”和“移多补少”等方法辨析多种算法,进一步提升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激情。
随后,曹光彪小学的滕晓娟老师执教五年级《编码——数说滕老师》一课。滕老师精心设计“数说滕老师”系列任务,从全校范围逐步拓展到全国范围,引领学生逐步深入编码的世界。在“全校范围内‘数说’滕老师”阶段,学生们通过漫谈、定位、探讨编码等活动,初步领悟编码的内涵与规则,感受数学学科独特的简洁魅力。当进入“全国范围内编写滕老师身份证号码”环节,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筛选信息、编写代码,深刻体会编码的复杂性与科学性,同时了解国家行政区划知识,培养了浓厚的家国情怀。最后,学籍号码解码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编码 — 解码”循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强烈兴趣与认同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在随后的评课环节中,现场两位老师对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洪老师的课知识系统扎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了课堂的高效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平均数的理解;滕老师的课则以独特的情境设计和任务驱动,将抽象的编码知识巧妙融入趣味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编码技能,还拓展了多学科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接着,洪雀灵和滕晓娟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详细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洪老师着重阐述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助力复习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深入探究的教学策略;滕老师则分享了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编码原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经验。
黄浦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章颖莹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章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的辛勤付出和教学成效。同时,章老师提出了三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是关于开放性课堂的构建以及如何实现师生共洽?二是针对每节课教师众多的教学想法和设计,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三是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支架、资料,如何确保其阅读的适宜性?这三个问题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入思考,为后续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次教研活动紧扣“‘双新’视角下,学与用的整合与探究”这一主题,为全区数学教师搭建了一个深度交流与学习的优质平台。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借助信息手段,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迈向新的高度。
撰稿: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