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黄浦区曹光彪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学科项目化实践研讨活动。各校语文学科负责人及教师代表齐聚七楼多功能厅,共同探讨如何借助项目化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该活动由黄浦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吴佩珍主持,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研员薛峰、陈祳老师受邀参加,并进行了现场指导。同时,黄浦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傅璟、曹光彪小学校长卢雨、海华小学校长陈菊、回民小学校长王文岚也出席了此次活动。
自今年3月起,曹光彪小学便作为牵头学校,与海华小学、回民小学携手,共同创建了黄浦区小学语文学科项目化研修共同体,并已成功举办多次专题研讨。在市区专家的精心指导下,黄浦区小学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不断走向深入。
海华小学的田佳韵和张亦驰老师分享了案例《遇见项目化,碰撞新智慧》。该案例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为基础,通过解决学校场地资源紧张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科项目化探索。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虚拟空间”的创意构想中,通过讨论、想象和创作,不仅提升了语文素养,还锻炼了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们巧妙运用项目墙,帮助学生清晰把握学习进度,使整个项目化学习过程更加高效有趣。
回民小学的许娴老师以《探秘“非遗绒绣”前世今生》为主题,分享了学生们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绒绣,如何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她还展示了学生们学习过程的微视频片段,生动展现了他们在探究绒绣文化中的成长历程。同时,教师们也分享了关于项目化学习实施的感悟,包括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如何通过实践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曹光彪小学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是《折纸DIY》。周一乐老师首先呈现了一堂新颖的研讨课,这是该项目的第一课时。课堂上,周老师先向学生预告了学校的活动安排,然后引导学生们通过阅读任务单,提炼出核心要点,明确了本次项目化学习的班级任务——制作一本折纸书。然后,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并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如何制订个人工作计划表。在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合作与协调能力,还提高了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随后的微论坛中,曹光彪小学的平丽娜、杨梦琦、蔡雪逸、田雯雯老师结合课例,对“如何以素养为导向,利用项目化学习强化语文学科实践”展开了讨论。围绕“如何编制《折纸DIY》这本书”这一驱动性问题,老师们探讨了如何系统地规划学习内容、设计相匹配的学习过程及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设计旨在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从而引发他们真实的学习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并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这一设计也融合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校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薛峰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充分肯定了黄浦区在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并就如何进一步优化项目化学习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薛老师强调,语文学科项目化要紧密结合课标和教材来展开,重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入培育,特别要关注师生间的密切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同时要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以更全面地评估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项目化学习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此次研讨活动作为黄浦区小学语文学科项目化研修共同体的阶段汇报,为区内的小学语文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相信,黄浦区的小学语文教育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创新力。
撰稿:平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