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五年级的课文篇幅较长的这一情况。在第一轮互听课时,我们五年级组老师将研究目的定为“长文短教”。因为目标明确,因此在备课时,老师们都认真研读了教材,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内容进行了合理正确的取舍。
张磊老师在教第四课《坐在最后一排》时,从“我”坐在最后一排的前后变化及老师对我的关心、帮助两条线索入手。重点抓住我的心理转变的过程,及课文中的关键句进行教学。将学生能读懂的部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省下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后,提炼课文的中心,设计成为板书,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第五课《寻找幸运花瓣》一文,章敏老师在“我”两次寻找的过程上作了取舍,第一次“寻找”以读带讲,重点学习第二次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除了重点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还关注学生的表达,进行各种说话训练。史勤老师在执教第六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从课题入手,引导质疑,并根据课题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学生理清书信体课文的写作特点,以文本的表达为切入点,以学生的表达为落脚点。《飞夺泸定桥》是一篇历史故事,刘志芳老师教学时紧扣一个“飞”做文章,为何要“飞夺”?“飞夺”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如何?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因为对教材有了取舍,所以四堂课都节奏鲜明,重点难点突出,关注表达,各有亮点。我们还将把这一教学理念,渗透到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年级组 盛翼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