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四精神 唱响青春之歌
发布时间:2016-05-03 来源:

 

 

    五月四日,是一个闪耀着青春光华,书写着青年光荣的日子。作为最为活跃、最具创造力的青年教师是学校推进新课改的生力军。为此,曹光彪小学携手松江区九亭第三小学,结合“五四”青年节,举行“借文本之力,促能力生长”为主题的青年教师语文教学交流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进一步促使两校青年在课改中加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慢慢地、持续地生长的。可我们的教学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如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只有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长。曹光彪小学史勤老师执教的《神秘的小岛》和九亭第三小学陈婵老师执教的《养花》,两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教学便充分地诠释了教师在这其中的桥梁作用。
    史老师的语文课堂“以情动情,诗意优雅”。她亲切灵动的语言,由浅入深的情感浸润,营造出令人羡慕的课堂氛围。史老师文本解读之深决定了课堂的深度,扎根于语言,顺延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用词和写作方法。“朗读传情”是史老师课堂的一大特色,一幅幅画面和恰到好处的音乐,更有诗情画意的过渡语,打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共鸣,真正做到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学生阅读过程与文本特点充分融合,从“忽现忽隐”到中心句,再到品段,最后到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一词,一句,一段,一文,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真正凸显了语文课堂的本质。最后,史老师在充分理解文本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作者的思维之果,这样的学习更加有意义。
    陈老师与史老师的课堂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陈老师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点,在教学中不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这种体会是怎么得来的,又怎样条理清楚地围绕中心逐层叙述的。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创造性复述,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图片打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联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用对话、神态等描写使文本“留白”处显得更加丰满,在感悟课文的同时更是在“授之以渔”。
教学不是背不动的书包,而是带得走的能力。语文不是单纯的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之中。在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中,一个智慧的老师总能令文本成为载体,不断促进学生能力的生长,虽慢却必将生机勃勃。青年教师需勇立课改潮头,凝聚青春力量,奉献青春智慧,在五四精神感召下,在三尺讲台谱写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中共曹光彪小学党支部
分享到:
相关信息